BETWA西汉姆联官方官网越南语专业师生“寻历史古迹,探中越往来”课外实践活动顺利开展

       4月16日下午,BETWA西汉姆联官方官网越南语专业师生赴海淀区秀峰寺、大觉寺开展“寻历史古迹,探中越往来”课外实践活动。越南语教研室王彦老师、夏露老师、咸蔓雪老师、谢昂老师以及2019级越南语专业本科生、燕京学堂2019级研究生宋天耘一同参加了活动。
      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秀峰寺,在老师们的带领下,同学们走进了这座古朴的庙宇。院子里一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碑使大家纷纷驻足。据石碑上斑驳可见的碑文,这座古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,最初由安南高僧所创,得到包括一众安南太监在内的众多宦官捐资支持,并获御赐寺名“秀峰寺”。至今石碑上的“敕赐”二字仍清晰可辨。石碑碑文为越南胡朝皇帝胡季犛的长子黎澄所撰。黎澄在胡朝覆灭后入仕于明,虽身为越南人,因善于火器制造而受重用,后来官至工部尚书,并著有《南翁梦录》流传于世。黎澄本人是中越古代交往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这块敕赐秀峰寺碑作为中越古代交往的历史遗物,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十五世纪两地的佛教交流和人员往来。
 


师生们在明代石碑前驻足


       这处山间古刹可以说是当时在京安南人共同搭建的交往聚集地,是中越民间往来的重要线索,与官方史书文献等历史资料相互印证。同学们仔细辨认石碑上的字迹,聆听老师的讲解介绍,不时向老师提问,对这座保存了数百年的中越交往遗物更加心怀敬畏。
 


师生在秀峰寺合影


       随后,师生们前往实践活动的第二站——大觉寺。这座历史悠久的禅寺始建于辽代,寺内环境清雅,有松柏抱塔、碧韵清池、千年银杏等奇观。褪色的匾额沉淀了历史的印痕,同学们走进佛殿,规整的布局庄严肃穆。老师指出在越南本土的高台教中能找到与殿内佛像契合之处。明朝时,安南僧侣也曾在此修行,遍阅大藏经。
       穿过一扇小门,师生们进入了寺庙园林。寻小径来到山顶,一座高大的白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这里是清代雍正年间为寺内住持迦陵禅师修建的墓塔。有同学由此联想到北海公园内的白塔,老师介绍,这样的覆钵体白塔多为清代修建,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建筑形制。大觉寺中分布着从辽代至清朝的碑刻、匾额、佛教造像、建筑等文物,是中国北方佛教几百年发展和变迁历史的缩影。
       下山的石阶交错重叠,青翠的松柏与朱红的围墙互为映衬,湛蓝的天空与明艳的花枝和谐交融。师生们谈笑风生,拂去了平日的疲惫,与一方庭院一缕清风共同定格春日里最美好的回忆,这次古刹里的实践课堂也在谈笑声中圆满落下帷幕。

 


师生在大觉寺合影


       本次越南语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以“寻历史古迹,探中越往来”为主题,旨在创造更为直观深入的体验式学习环境。通过走访文物现场,感悟历史脉络,使同学们对古代中越的密切往来有更为细致深刻的了解。在活动中,同学们认真学习、勤于思考、善于发问,展现了良好的专业学习素养。今后,越南语专业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,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元的交流学习平台,向着培养具有民族灵魂、世界胸怀的外语人目标不断前进。